产品分类
棋类 (4)
新闻详情
这些珍贵的照片诉说着激荡百年的历史
作者:管理员    发布于:2024-04-25 10:32:52    文字:【】【】【

  7月1日,“百年之路——中国在杨浦”丛书阅读推广系列活动之《激荡百年》图史线上展览正式开展。

  本次展览以《激荡百年——中国在杨浦图史》一书为脉络,将档案保留的、面向社会广泛征集而来的诸多图片辅以详尽的介绍,图文并茂、全面系统地展现杨浦人民在中国的领导下历经“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奋斗历程。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已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杨浦也拉开了新一轮开发建设的序幕。希望通过本次展览可以向世人展示杨浦与时俱进的活力和宏伟绚丽的蓝图。

  杨浦,历史上曾称沪东、杨树浦,曾是上海工人阶级最集中的区域,也是一个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区。1840年鸦片战争后,上海被英国强辟为五口通商的口岸之一,沪东的大部分地区都在租界内。殖民主义者利用沪东地区优越的地理条件,开办了杨树浦自来水厂、中国第一家机器造纸厂、中国第一家棉纺织厂等一批工厂企业,中国近代工业重镇因此闻名。

  从1923年7月沪东地区最早的党小组建立开始,到1949年5月上海的解放,沪东党组织走过了二十六年艰苦卓绝的历程。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块土地上留下过光辉足迹,周恩来、、蔡和森、、向警予、陈延年、陈乔年等从这里踏上了赴法勤工俭学之路、追求革命真理之路;周恩来同志在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时亲临杨树浦部委指导工作……而苦难深重的沪东的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在中国的领导下,在腥风血雨中演绎了一幕幕革命史剧,展示了一幅幅令人震撼的工运画卷,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建立新中国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杨浦,成陆于唐末宋初。1843年上海开埠后,杨树浦区域依江傍水、交通便捷、水资源丰沛,加之地价低廉、廉价劳动力充足,吸引了大批中外商贾纷至沓来。这里先后诞生了中国最早的机器造纸厂,中国最早的自来水厂,中国最早的机器纺织厂,远东最大的火力发电厂。

  秦皇岛路32号东码头园区里有一座秦皇岛路码头,这里曾是老上海赫赫有名的黄浦码头。1919年至1920年,黄浦码头是留法勤工俭学生离沪的重要出发地之一。据统计,共650余人从黄浦码头出发,他们中就包括周恩来、、蔡和森、向警予、、陈延年、陈乔年、蔡畅、何长工等老一辈革命家。

  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召开。年底,中共上海地方委员会(上海地委)建立,1922年改建为中共上海地方兼区执行委员会(上海地委兼区委)。1923年,上海地委兼区委决定:将上海的 53 名党员,按照住处相近编为一组的原则,分编为上海大学、商务印书馆、西门和虹口四个小组。虹口小组由杨树浦地区的党员陈其寿、甄南山、谭国昌、谭崇山和虹口地区的党员组成。

  至1924年直属党小组数量增至八个,其中沪东地区有两个:杨树浦小组与南洋烟厂(在今虹口区境内)小组,分别有党员 13 人和 8 人。1925年,按照党的四大通过的《中国第二次修正章程》中关于“凡有党员三人以上均得成立一支部”的规定,杨树浦小组改建为杨树浦支部,直属中共上海地方执行委员会领导,时有党员 46 人,是当时上海 15 个党支部中党员人数最多的一个支部,南洋烟厂党小组也发展为直属支部,有党员 18 人。

  在产业工人集中的沪东地区,中国不断充实基层组织力量,建立了沪东最早的由领导的地区性工会组织——沪东工人进德会,创办平民夜校等。在党的领导下,全力支援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

  1924年9月,中共上海地委派遣蔡之华到杨树浦建立沪东工人进德会。蔡之华亲任会长,会址设在眉州路603号,李成(李立三)、张佐臣、宝根、黄抡先等中共党员都曾在进德会工作,向工人群众传授文化知识,宣传革命道理,发展了会员1100余名,党员8名,团员几十名。

  1924年1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南方大学(今荆州路)支部建立,共有团员7人(学生4人,工人3人),这是沪东地区最早成立的团组织。12月,在沪东工人中先后建立了团的杨树浦工人支部与杨树浦女工支部。各支部的团员们深入各车间做群众工作,团结了一大批工人,为开展工人运动打下了群众基础。1925年1月,在中共杨树浦支部的领导下,老怡和纱厂团支部书记王根英组织指挥了老怡和纱厂工人的罢工斗争,并取得了胜利。

  1925年2月14日,在中共杨树浦支部员张佐臣、高雷、王淦亭的带动下,大康纱厂4000多人首先在沪东发起“支援沪西纱厂工人”的罢工斗争。公大一厂、同兴二厂、上海纱厂三厂等日商纱厂的工人亦纷起响应。至此,上海22家日商纱厂的3.5万多名工人悉数加入罢工行列,形成上海日商纱厂工人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反帝大罢工。

  五卅运动后,上海工人运动一度处于低潮,后在北伐战争胜利进军中重新高涨起来。为了响应北伐,中共中央于1926年7月31日发出《中央通告第一号》,要求各地党组织领导民众推翻当地的军阀政权,建立地方的人民政府。1926年10月至1927年3月,上海工人在中共中央、中共上海区委的领导下,先后发动三次武装起义,最终取得胜利。沪东工人是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的中坚力量之一。

  图为1927年2月24日,第二次武装起义受挫后,为了保存力量,上海总工会发出《复工命令》,并积极准备第三次武装起义。

  1927年7月,沪东区委建立。1927年8月至1929年4月的一年多时间里,沪东区委主要领导人发生多次变动,刘少猷(刘平楷)、林育南、赵容(康生)、俞伯揆、毛春芳(欧阳洛)等先后担任书记。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沪东党组织领导的小学及工人夜校有二十多所,一批坚定的员、共青团员及爱国进步人士在笼罩下,坚持以学校为依托,在传播文化知识的同时,对学生及工人群众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思想教育。1933年秋,临青学校创立。八一三淞沪抗战打响后不久,以临青学校歌咏队为基础组成的孩子剧团宣告成立。

  1930年初冬,中共中央在上海建立了第一个秘密电台,并通过电台和中央苏区建立了联系。1931年秋在华德路乾信坊(今长阳路340弄)开设秘密工场,1933年春,电台又迁往华德路高郎桥(今长阳路、兰州路口)继续工作。中共中央最早的电台在杨浦前后秘密工作了3年,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

  1935年,夏衍多次深入福临路99弄东洋纱厂工房实地考察,体验生活,撰写出了中国第一部报告文学《包身工》,这篇文章真实记录了包身工的悲惨境遇,并于1936年6月10日发表在《光明》杂志创刊号上。

  1934年春,中共电影小组将主营有声电影录音放音设备的电通股份有限公司收购改组为电通影片公司。1935年初,电通公司迁入沪东荆州路405号后,即着手拍摄电影《风云儿女》,电影主题歌为《义勇军进行曲》。

  2004年3月,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在宪法第一百三十六条中增加一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

  1937年11月,中共江苏省委派工委委员马纯古到沪东,恢复和重建沪东地区党的组织。1938年春,老怡和纱厂党支部建立。1939年10月,杨树浦发电厂党支部组建,沪东地区党的组织得到了恢复与重建,并在斗争中发展壮大,成为密切联系群众、能正确领导人民进行斗争的核心力量。

  1938年秋,全民族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沪东党组织坚持以办学为依托,在教授文化知识的同时,对工人群众及学生进行抗日宣传,为深入开展工人运动打下坚实基础。当时,新怡和纱厂中共党组织以基督教女青会及沪东公社的名义开办了新怡和纱厂工人夜校;1940年,大康纱厂夜校也以合法形式创办起来;1942年6月至1949年5月,党组织以培正小学为掩护,培养工运骨干,该校白天是小学生读书的地方,晚上则变身为勤新工人夜校。

  1948年1月29日,当局劝阻学生进南京请愿。在双方谈判未果的情况下,全副武装的骑巡队冲向学生队伍,手无寸铁的学生与军警展开搏斗,69人受伤。当晚,学生们退入同济工学院礼堂(解放后为纪念“一·二九”斗争而改称“一·二九”大礼堂)举行血债晚会,数千名军警宪特重重包围学校,冲进礼堂,殴打学生,近百名学生被捕。

  王孝和(1924—1948),浙江鄞县(今宁波市)人,生于上海。1938年在上海励志英文专科学校学习,结识中共党员许统权。1941年5月,加入中国。1943年1月,进入杨树浦发电厂发电管理室当抄表员。1946年1月,上电爆发大罢工,当选为上电工会杨树浦发电厂支会干事。1948年2月,“申九惨案”发生,他代表工会参加“申九惨案后援会”,在厂里发动工人缠黑纱、捐款,抗议当局的血腥暴行。4月21日清晨,王孝和被捕。9月30日,王孝和在上海提篮桥监狱刑场英勇就义。

 
脚注信息
新航娱乐体育用品生产企业 Copyright(C)2009-2010   TXT地图 HTML地图 XML地图